
这次疫情隔离,家人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文身,第一反应就是问我是不是交了什么狐朋狗友?是不是学坏了?让我把已经解释过上百次的事情又解释了一遍。
很多人眼里,文身是社会青年,就是流氓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在疫情前,还出现过幼儿园家长联名希望开除有文身幼师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关于文身偏见的话题。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初作为部落图腾逐渐发展为新潮文化的文身,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被很多人视为「不正经」的文身,一度是贵族才配有的专利。
今天小田就来讲讲这里面的来龙去脉。
最初文身出现在存在图腾崇拜的少数部落中,以富有意义的图腾作为原始社会中种族或氏族血统的标志,体现部落等级或进行宗教祭祀。
中国少数民族中,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和云南独龙江的文面族都是最早出现图腾刺青的部落,文面文路越多也证明妇女愈加美丽。
南非也有面部及身体文身的传统,但不同于黎族和文面族,非洲人视文身为勇气的象征。毕竟在医疗卫生落后的非洲伤口感染一弄不好就是性命的代价,拥有文身的人会在部落里受到尊敬,甚至在文的过程中,出意外感染死去,其家人也会受到部落其他人的敬意。
真正让文身走出部落,走进文明世界的是波利尼西亚人。位于太平洋群岛的他们,为了祭祀或狩猎时选择图腾文身。文身图腾是等级和地位的象征。
后来,冒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到达太平洋后,觉得文身图案新奇有趣,便带回英国,而文身的名字TATTOO也是由波利尼西亚语转换而来。
当文身传到英国后,养尊处优的贵族老爷们也发现了文身的有趣图案,非常喜欢。且当时文身工艺难度大,需要耗费昂贵的财力和人力,这也使得文身成为了一项专属贵族的项目,文上一个,不亚于你提着Birkin包走进三里屯,引来一众艳羡、酸感及崇敬。
文身热潮甚至被温莎王朝的子嗣们追捧,当年,连维多利亚女皇的亲孙子,乔治王子也在自己的手臂上文上了一条红蓝双色的巨龙,在接见明治天皇时,他伸手展露了出来,生生杀倭国岛主一个下马威,迅速掀起了英国及欧洲的文身热潮。
需求推动生产力进步。
在那个一天几百个发明的时代,文身机器也随之出现,这使得文身的造价更为低廉,大众也开始选择文身,此时也初次出现了专业的文身师的职业,文身成为公认的艺术类型,也打破了贵族对于文身的垄断也逐渐开始流行,成为平民文化象征。
当时,对文身最喜爱的还是当年的弄潮儿,库克船长遗志继承者,水手。他们选择富有个性特点的图案来展现个人特点。
例如文身在水手意外死亡时可以作为识别身份信息,还能象征不同的目的地和旅程长度,比如龟文身即意味着这名水手已越过赤道,燕子文身则意味着5000英里的旅程。如你所见,每个文身解锁一项成就,跟歼击机上画星星一个意思。
有意思的是,与水手最为亲密的地下舞厅的歌女和脱衣舞娘也开始选择文身使得自身愈加性感神秘,她们常在大腿上选择蕾丝蝴蝶结、或在胸间、手臂及脚踝一些精巧的图案。
逐渐到了五、六十年代之后,文身成为青年眼中最为激进的元素。
帮派,罪犯以及追求与众不同的青少年都会选择文身彰显自身的反叛与不羁,监狱及帮派文身也在此时兴起,街头犯罪和暴力也成为这个时期文身的代名词。
而真正让文身重新从底层黑色文化中洗白的,是美国越战期间。
当时,大量男性参战,闲时美国大兵们除了打牌酗酒外,还能用文身,让自己变得性感和勇武,掀起一股子新兴潮流。
与此同时,反战文化又让文身从大兵身上转移到年轻反战的知识分子中,像蓝调天后,当年的反叛音乐家詹尼斯・乔普林也是文身的坚定爱好者支持者。
后来,文身重新随街头文化复兴,又一次放射更多魅力,那也是后话了。
从部落图腾,到贵族标志,再到底层犯罪符号,乃至于反战进步的象征,文身已然拥有足够丰富的内涵,且,这还仅是文身在西方的象征意义演变。
放眼全球,文身背后的文化意味更是海了去。
与欧美文身风格相对的东南亚文身内容充满宗教色彩,尤其泰式文身更带有约束意义。
比如,代表所属信仰门派的「九塔文身」,保佑运势辟邪的「鲁士必打」以及庇佑祈福的「经文咒」等格式文身都与请佛牌一般,讲究心诚则灵,所以你看,文身也可以代表约束自身行为,向善为善。
日式文身则是更具有本国审美味道。刺青在日本也已有较久历史,从江户时期起就有武士、浪人文身的记载,后期黑帮也选择用文身来区分帮派势力,增加凝聚力。
发展至今成为独有的风格特点,较为常见的日式图案元素有龙、锦鲤、艺妓、唐狮、武士等,以独有的浮世绘风格体现人物和图案风格,是极为突出和轻易辨认的风格。但也由于文身在日本意味深长,有文身的你去旅行不能进公共澡堂。
即便今天的西方,文身意味也更为多元。
与老派对应的New School风格文身则是这个世纪的产物。通过线条粗细变化增强韵律感,色彩上抛弃陈旧金属感色泽选择纯色、渐变色、近似色,多种方面色彩搭配构成醒目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图案的选择也会更具未来感较为跳脱,更偏重个性自我的表达,不像以往的勇猛展示或政治诉求。
很多人反对文身,自认为是站在传统观念角度,捍卫某种过去的审美。劝你不妨看看文身的诞生演变、乃至在各地的涵义。这不是「传统」,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用单一视角审视一切的狭隘。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文身的权力。2020年了,何必将一个外貌特征上升到个人品质问题。文身不过是一种兴趣爱好,贵族王室也曾为之追捧。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身,无论是文的过程,还是日常看到取悦自己,每个人都有权这么做,毕竟风格即人品,小众才迷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