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面富貴佛是泰國佛牌中相對冷門的一種法相,但是其實其法相大有寓意。
其常以禪坐之姿出現,九個相連的頭部,代表佛教故事中護持佛教、供養佛陀的九位富人,其後皆證為四沙門果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
檀那閣耶(Dhananjaya)
富者面托迦的兒子。
耶舍(asa)
耶舍,意思是上傘、寶蓋。因他出生時,天上自然出現寶傘,因此而名。波羅奈國迦屍屍城的俱梨迦長者之子, 自幼早慧,生活豪華奢侈,住大宮殿,卻希望擁有清淨的生活。在縛鑼迦河邊,佛陀曾為耶舍說法,講解布施、持戒之理。之後耶舍出家,引領他四位朋友加入僧團。之後,又引領他五十位朋友出家。
樹提伽(Jotika)
佛弟子之一。又作殊底色迦、殊提,意譯火生、光明、火光明、星曆。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善賢(Sub-hadra)長者之子。樹提伽在其父善賢死後,繼為家主。篤.敬三寶,聰明興家,財富淩駕國王之上。時,阿閣世弑父而為摩揭陀國王,以覬覦樹提伽之財產,乃要求與其共居。樹提伽心知王意,遂與王交換居處。如是換居七度,王未能得其財寶。乃遣人前往竊取。樹提伽恐為王所害,乃散盡其財予孤獨貧困者,而至佛所出家,斷諸煩惱,並證得阿羅漢果。
閣提羅(Jatila)
水平有限,事跡不詳
須瑪那(Sumana)
須瑪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應頻婆裟羅王茉莉花。一天早上,在前往王宮的路上,他遇見佛陀與比丘們入城化緣。刹那間,他內心產生強烈的意念,想要用花供養佛陀。他立刻下定決心,不管國王是否因此驅逐他離開國土或是殺害他,他都要獻花供佛。他果真用最虔誠的心供養這些茉莉花。佛陀與比丘們於是在花團錦簇下進城,成千上百的人都出來頂禮問訊。這種場景讓須瑪那整個身心充滿法喜。須瑪那的妻子向國王說,她丈夫未能將花送至王宮這件事與她無關。然而,事實上,國王很高興須瑪那能用鮮花供養佛陀,國王也利用這次機會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供養之後,佛陀一行人回去給孤獨園。國王就召喚須瑪那到王宮來,稱攢他對佛陀的虔誠信念及供養鮮花的勇氣,並大大獎賞他一番。而在給孤獨園的阿難尊者則問佛陀,須瑪那能從他的供養得到什麽法益?佛陀解釋說,須瑪那不顧身家安危,而用鮮花供養,因此不會墮落四種惡趣。最後,他也一定會止息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蘇曼格拉(Sumangala)
生於舍衛城郊一貧苦村民家中,務農為生。一天,波斯國王向佛及弟子們供齋,臣民們也紛紛獻出飲食、物品。蘇曼格拉也帶了一罐牛奶前去供奉。在那裏他看到僧人們衣食優裕,尊貴無比,於是便從一僧出家。由於當初心念不純,苦修生活便使他厭倦。他想舍戒還俗,但又看到農夫們艱苦耕作,為維持生計而勞累、忙碌,複又堅定信心,修道證果。於是在樹下依業處修禪觀,成羅漢。
須達多(Sudatt)
古印度惰薩羅國富商。為人樂善好施,常施給孤苦無依者,又稱「給孤獨」(Anathapindika)。
面托迦(Mendaka)
在盎嘎國(Anga,古譯: 鴛伽)的跋提亞城(Bhaddiya),住著一位富人面托迦。他曾在前世的一次饑荒中,將自己和家人所擁有的最後食物布施給一位獨覺佛 (pacceka)。因為這次施舍,他於此世獲得大福報:家中的食物永不匱乏,無論如何消耗或布施,天地總是豐收不斷。他和全家人都證得了須陀洹果。
昆舍法(Visakha)
:昆舍法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佛陀在家女弟子,面托迦的孫女,檀那閣耶的女兒。她不但美麗出眾,聰明過人,出生高貴,賢良溫柔,她還具有冷靜、穩健的處.事能力,是一位非常難得傑出的婦女。七歲時即已證初果,平時樂於布施貧困及供養僧團,於齋戒日時還奉持八關齋戒。
佛像制作源起
傳說,古時的蘭納王國(今泰國北部)曾有次發生饑荒,有位高僧不忍見人民受苦受難,便制作九面富貴佛像提供信眾祈求參拜。佛像完成後,立顯靈驗事跡,饑荒消失,人民平安。自此便相信,參拜九面富貴佛將有招財、好運、轉運、平安等功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