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記載瞭佛陀的四種姿勢(站、行、坐、臥)。在泰國佛教的意義遠遠超出瞭修行的范疇,已經成為瞭日常生活中廣泛的行為準則。而對於民眾來講,宗教的意義就像米鹽一樣不可或缺。行走佛在泰語中稱為“ 帕幫裡推” ,是反映泰國佛教日常修行非常重要的佛像。這也符合佛教的行、住、坐、臥皆修行的宗旨。
行走佛是泰國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暹羅獨特風格的佛像。行走佛可以追溯到素可泰王朝時期。當時大乘與上座部在古代暹羅都盛行,但隨著素可泰王朝的開始,南傳教義的趨勢逐漸形成。 14世紀,素可泰采用巴利文書寫系統,清邁也成為瞭佛教的中心。行走佛左手施無畏印,右手呈現自然下垂,一隻腳踩著地面,另外一隻腳的腳跟抬起,像剛剛停下行走的姿態,腿後還接著一層臨風散開的裙褶。
行走佛的線條很獨特,肩寬腰細,身體和右手微彎成“S”形。佛祖左臂在掌中,右臂微後仰,右腳仰臥,兩隻前眼呈行姿,象征遠見和光明的未來。
行走佛具有動感的意境,更貼近“動靜相宜”的審美哲學。根據泰國佛經文獻記載,佩戴行走佛佛牌的信眾,能夠一路順風,諸事亨通,凡是順心。
行走佛的功效:
招人緣、貴人緣、增財運、保平安。走到哪裡都能遇到貴人,走到哪裡都能謀生。佩戴行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困難,也可以提高佩戴者的健談氣質。當決定或判斷常常困難時,或者當你遇到情緒障礙時,各方面的困頓都可以奉請行走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