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一)
相傳在古時候的泰國,有一位非常信仰佛教的高官,由於泰國某些地方出現瞭嚴重的旱災,於是皇帝派他前往災區視察,可他是-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都有供佛誦經的習慣,如果前往災區,就不能每天對著傢裡的佛像誦經。就在他為難的當天晚上,做瞭一個夢,夢見佛告訴他他可以用寺廟的泥土和香灰按佛像的模樣,制作一個佛牌佩戴在身上,這樣就能每天對著佛像誦經,得到佛像的保佑,使他平安。於是高官醒瞭以後,就按夢中的指示制作瞭一塊佛牌佩戴在身上。到災區視察期間,他依然每天都誦經祈福。與此同時,災區的情況也逐漸轉好瞭。高官後來年事已高,於是告老還鄉,在鄉村寺廟裡成為瞭真正的僧侶,努力修行。同時,廣結善緣,制作佛牌給諸多善信,希望他們能夠親近佛法,帶來好運。於是,泰國佛牌就開始流傳開來。
(傳說之二)
因為泰國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傢(甚至有種說法是“以佛治國”),在泰國,幾乎所有人都有佛教信仰,甚至每傢每戶的男孩都要像臺灣服兵役一樣必須到寺廟修行一段時間, 泰國的寺廟更是不計其數。據說在一-段時間,泰國連年征戰,軍隊首領為瞭讓將士們得到保護和庇佑,就到寺廟裡請求師傅為士兵們制作一些法相小巧的佛像,方便士兵們隨身攜帶和跪拜,就這樣,佛牌以其精美的外形和靈驗的功效開始流行起來,後來又流傳到民間和很多其他國傢(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傢)。
(傳說之三)
據說是亞贊多(也稱阿贊多)在靜思打坐時,突然聽到師父說“明天日出很特別,記得早起去海邊看日出”。第二天他跑到海邊後,發現天還未亮,但東邊卻閃出瞭一道白光,先是足尖角,最後看到是一座散發著光芒的佛影。亞贊多師傅就將眼前看到的景象制作成佛牌的樣子,以此為信徒保佑幸福與平安。
眾所周知,泰國寺廟如林,佛牌在人們心中也是一種重要的存在。拉瓦康寺就是泰國佛牌的開端,就是以此為起點向外擴散開的。亞贊多師傅不僅是寺廟的第二任主持,拉瑪一世國王的導師,還是崇迪佛的始祖。也就是說,崇迪佛便是亞贊多師傅制作出來,還有著泰國“佛牌之王”的美譽。
泰國佛牌的價格也是參差不齊,從幾百元開始往上,最高可以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尊(非收藏傢不建議入手此類佛牌),那麼,是什麼影響瞭佛牌價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大概總結為以下幾點:
1、 師傅名氣:師傅名氣越大,制作的佛牌越靈驗,功效明顯,價格自然就會高;
2、 出牌數量:物以稀為貴,同一批次督造的佛牌,數量多的話自然恭請的價格就低,數量出的少自然恭請的價格就高;
3、 制作過程、加持時間:通常來說,制作的時間越長,加持的時間越久,能量就越高,就越靈驗,同時數量肯定相對較少,恭請的價格自然就比較高;
4、 材質:有的可以用貴價材料,如純金、純銀,亦有滲入名貴的古老佛牌碎,有鑲入瞭不同符管的,有加特別材料的;
5、佩戴佛牌的善信,是否出現過神跡:如果出現過神跡(如跳樓、車禍、被槍擊後隻是輕微受傷),佛牌的價格也會上漲;
6、出牌到現在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老牌”和“新牌”的區別:通常我們認為老牌肯定更好,但也不是絕對的;
7、“包殼材料”:佛牌一般都需要進行包殼,佛牌的殼大致分為“亞克力防水殼、銀殼、金殼、有的還會鑲鉆......”,總體來說,越是好的佛牌,包殼用的材質也會越好。
因應成本和佛牌稀有度不同,所以售價也會有所不同。貴的佛牌不一定比價格低一些的功效強多少,根據自身情況預算和需求,請一尊適合自己的就好,最後就是眼緣,看上去就特別喜歡的,基本上就是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