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找到一塊心儀的佛牌,很多人第一件事自然就是給佛牌包金,面對市場上林林總總花樣繁多的金殼,又該如何選擇呢,今天且聽小編來為你講解一番。
龍婆通丹 2548 一期九面富貴佛
在泰國包殼的店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的殼店主要業務就是金、銀、亞克力佛牌殼。一種則是金店為主,除瞭包殼還會售賣一些黃金首飾之類的。殼店的金殼大致會分為70、80、90三種,而金店則分為14k、18k和22k。然而他們之間存在何種區別,又為何會有這種區別呢?
首先來說,其中金含量的確不同,殼店的金殼含量是並不穩定的,以70金為例含量在60%~70%之間的金殼都被稱為70金殼(80金則為70%~80%,以此類推),不同的殼店、不同批次的金殼含量都會有差異,其中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的金殼含量隻有50%上下,而金店的金殼品質則相對固定,14k的含量就在58%~60%之間(18k在75%左右,22k在90%左右),所以很多人會認為14k=70金 18k=80金 22k=90金,其實也算是大差不差瞭。
除瞭金含量,就是金殼的厚度也就是重量,兩者也有區別,殼店為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大部分都是采用便殼(即機器壓制出來的金殼,包殼時給佛牌做一個亞克力防水內膽再直接套在佛牌上即可),金店則為手工量身定制金殼。這兩種,各有利弊,機器壓制的金殼比較薄,且節省手工,所以價格便宜,但缺點也明顯不耐用,易變形、翹邊,破損後無法修復。手工金殼由於雕花等過程全部手工制作,所以厚度較高,這樣的金殼不易變形,破損一定程度內也可以修復,同樣也有缺點,工期長、價格貴。
除瞭上述不同,還有一點,就是便殼的大小、造型往往都是一些固定的規格,也會導致有一些造型特殊的牌很難找到適合形狀的外殼,而手工金殼則可以根據需要定制任何大小形狀,看起來更美觀一點。
近代五大自身之一 阿贊楠 2519 拉碟模
很多人認為佛牌包金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實則不然,佛牌殼不論金銀或者亞克力,都是一種消耗品,無論手工殼或者便殼,都會隨佩戴的時間,出現一定的氧化和變形,亞克力也會老化破損。這在泰國本地其實沒什麼,畢竟到處有殼店可以重新再包,氧化也可以清洗再翻新,但在國內還沒有太成熟的包殼體系,所以就顯得比較麻煩。目前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隻能是說金含量越高,厚度越厚的金殼,可以更為耐用一些。
下面放上一些不同金殼的價格和樣式,當然價格僅供參考,這些截圖時間跨度也比較大,金殼也會隨國際金價而浮動。
手工14k金殼金殼與其價格
70金便殼價格
手工22k金殼及價格,這其實是一枚不大的自身牌,如果包70金的話,價格不會超過4000
左 70金便殼,右 18k手工金殼,厚度相差甚遠,且手工殼雕花更為立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