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佛牌的功效強弱主要原則兩方面:“其一是佛牌選用的材料,如老牌碎末、神奇植物、礦石、特質經粉、貝葉經灰等等;其二更為重要,即高僧的加持法門。”前面幾篇文章為大傢介紹瞭不同期白欖佛的特點,部分鑒別方法,那麼今天來講講師傅加持這批佛牌所用的法門。——冥想法
龍婆術所的達瑪卡亞冥想法(DhamaKaya),是大概在佛歷2459年圓滿成功而且達修到登峰造極境界(全部18層境界)。就此後都會一一把這達瑪卡亞冥想法教於全徒弟和來參與學習的信徒。在佛歷2493年是龍婆術制作瞭白欖佛第一期,制作這一批佛牌就是為瞭籌款建一座達瑪卡亞冥想法學院。
在泰國如提起龍婆術 Wat Pak-Nam,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甚至連在國際上,不管大大小小冥想法或坐禪法學院,都以龍婆術達瑪卡亞冥想法(DhamaKaya)為題材和教材為主。
“DhammaKaya”(達瑪卡亞),古語詞,意為啟蒙的身體——法身(Dhamma意為真理或覺悟,Kaya意為身體)。達瑪卡亞一詞並非佛陀教誨中的新詞語或新理論,它曾出現在小乘和大乘佛教學派的古老佛經中。“DhammaKaya”(達瑪卡亞)是將悉達多王子轉化為佛陀的身體。
歷史上的佛陀證悟被解釋為,佛陀的思想臻於完善與純凈,達到與法身的同等水平,從而實現身體的證悟。因此,“DhammaKaya”(達瑪卡亞)被認為是佛陀教誨的重要部分,是和平、智慧和真正幸福的源泉,人人皆可通過自我完善和自我凈化而獲得“DhammaKaya”(達瑪卡亞)法身。
“DhammaKaya”(達瑪卡亞)冥想是由白欖寺的已故高僧龍婆術重新發現的。在冥想過程中,他發現使心靈獲得寧靜的點或中道的位置在“身體的中心”(肚臍上方大約雙指寬度處)。身體的中心是任何打坐者進行法身冥想時應集中註意力的最佳部位。這一冥想術簡單而有效。隻需要保持身心放松,並把註意力稍微放在身體的中心。一旦觸摸或感覺到身體中心的寧靜狀態,你將體驗到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幸福,以及法身冥想給你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轉化力量。
雖然“DhammaKaya”(達瑪卡亞)冥想術源於佛陀,但冥想修行並不局限於佛教徒。冥想修行與任何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主義無關。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冥想,而不會因種族、信仰或宗教而產生沖突。各個宗教背景的人已經親自體會到瞭法身冥想的益處,且並未發現法身冥想與他們信經有任何沖突之處。
關於“DhammaKaya”(達瑪卡亞)的完整含義,有大量文字記載瞭一個世界社會和佛教社會,其中“DhammaKaya”(達瑪卡亞)是人類在真正道路上通過修行可以獲得的終極真理。至少,其目的是減少模糊性或任何現有的不確定性直至其漸隱消散。
通過身體、言語或心靈讓自己遠離罪惡的做法,為每個人創造瞭學習的機會,並使每個人踏上追隨美德之路。
Nalinaksha Dutt在其作品中寫道:“世尊擁有一個美麗的色身(用一個偉人的八十個小神跡和三十二個大神跡裝飾),並且擁有完全凈化並被持戒、三昧等美化的法身,他光彩照人、品行端正、無與倫比、全然覺醒。”這說明瞭“DhammaKaya”(達瑪卡亞)的重要性。
盡管這本書叫做《大乘佛教》,但書中並未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斷定佛法即是大乘佛教。起源是大乘佛教存世之前,但教義保存於大乘佛教中。大乘經源於小乘經,而非來自不同的信仰,在此不作相關引用。我們將基於“DhammaKaya”(達瑪卡亞)出現在三藏經中的證據(法身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來探討小乘佛教。
“三藏經”經過多次調整和翻譯,佛教委員會、翻譯傢和評論者已然遠離瞭實際的修行以真正達到輪回。比如,獲得“DhammaKaya”(達瑪卡亞)的人可以看見如來。
優波掘多證實瞭“DhammaKaya”(達瑪卡亞)並非源自大乘佛教。優波掘多是一位小亞細亞至印度北部的著名阿羅漢(一位開悟的僧侶)。
該地區的人稱他為“Phra Bua Khem”,這一著名稱謂是通過把優波掘多稱為蓮花花瓣上的佛像而流行起來的。優波掘多為佛經從巴利語翻譯為梵語做出瞭貢獻。他明確地談及瞭法身:““DhammaKaya”(達瑪卡亞)…你們都稱之為純潔的、卓越的、源於佛法的身體。”當優波掘多說這句話時,大乘佛教還不存在,優波掘多在佛法修持和修築八萬四百座佛塔的過程中,把意志力和精神傳達給瞭阿育王。
是他讓阿育王意識到法身的力量,或者讓阿育王自己獲得法身。可以說,阿育王與佛教的關系,直至今日,都是從法身的力量中傳達出來的。阿育王,從他的修行中得到的一切都來自於優波掘多。
值得註意的是,優波掘多是一位法身阿羅漢。阿育王的佛教慈悲觀念是受法身的力量所影響。因此,佛陀的佛教仁愛思想源自阿羅的優波掘多阿羅漢思想,因為優波掘多曾把僧伽派往瞭西藏。這是薩婆多部經的起源,這部佛經後來成為瞭大乘佛教形成的基石。
必須承認的是,佛教是由獲得法身的優波掘多傳播的。顯然,佛教在世界各個流派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佛法”,而“DhammaKaya”(達瑪卡亞)是佛教向四面八方傳播的中心。因為“法身”是佛教,是佛法的極致。
评论